咨询电话:15673379630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合同常识

解除合同通知送达生效法律规定 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区分有何意义

2023年2月23日  醴陵律师事务所 http://xmhyjclscn.maxlaw.cn/

  醴陵律师事务所为人谦和,办案认真、务实,是一名值得信赖的律师,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秉承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委托人的信任,始终把当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

  

解除合同通知送达生效法律规定

  在去进行合同签订之后,是会对解除合同的情况去进行约定的,这也是合同中需要有的内容,那么解除合同通知送达生效法律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解除合同通知送达生效法律规定

  甲方:

  乙方:

  根据实际情况,在平等协商,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本于诚信,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甲乙双方同意解除XX年7月16日签订 的《工程承包合同》及其它相关协议。自协议解除之日起,甲乙双方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消灭。甲乙双方相互不再以任何形式追求对方的违约。

  第二:甲乙双方同意对于合同订立、执行过程中各自的任何形式的损失自行负责担。

  第三:鉴于合同未能履行是由于客观经济形势变迁造成的,甲方同意于本协议签订之日一次性退还乙方已经交纳的甲方施工管理费16.5万元;待该工程施工完成计量结算后甲方退还乙方已交纳甲方10万元履约保证金。

  第四、甲乙双方都保留通过诉讼解决本合同争议的权利,在本协议生效后,如果任何一方不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有权寻求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在诉讼过程中,本协议将不利于违约方的解释。

  第五、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日期:

  二、约定解除合同通知书

  致______某公司:

  我公司与你公司于2005年7月14日订立____________买卖合同。你公司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向我公司交付。我公司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使用过程中发现你公司交付的产品,具有以下严重质量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公司于当日就上述问题向你公司提出异议,并请你公司立即前来我公司协商解决有关产品质量问题。但至今你公司未派人前来解决质量问题。

  依据双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订立的______买卖合同第______之规定,我公司特向你公司通知如下:

  由于你公司交付的产品质量存在上述严重问题,我公司特依合同约定通知你公司解除合同。

  同时,我公司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你公司违约的权利。

  特此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三、解除合同通知书送达方式

  用人单位欲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均需以书面形式通知。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在向员工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时,时常遇到一些员工以种种理由,拒绝接收或虽收取文书但拒绝在回执上签字,致使解除劳动合同文书无法送达本人,给企业管理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对于如何向员工送达《解除劳动合同书》,我认为应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的规定执行,本着对职工负责的精神,应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应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当面送交本人,若本人拒绝签收或直接送达有困难,则应将当面送达的情况作出书面说明,以保留证据。然后,应采取邮寄送达方式,最好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向员工寄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若邮件被退回未能送达,则人力资源部应将退回的信件完整保存,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未邮寄送达的证据,若没有这份证据,则即使采取公告方式送达,也是无效的。在获取未邮寄送达的证据后,方可采取公告的方式予以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总之,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应当认识到,只要依法按送达程序操作,解除劳动合同文书是肯定能送达到的。

  员工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回执上签字,只表明收到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不说明其是否同意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如果员工对公司的决定不服,则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利。员工采取拒收公司决定的做法,不是面对现实的态度,我以为是不可取的。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关于解除合同通知送达生效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合同中有约定的可以按照约定去进行处理,没有就按照法定,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区分有何意义

  在去进行合同签署的时候,是需要对合同的内容去进行核实的,不要随意就签字确认,那么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区分有何意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编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区分有何意义

  其一,的轻重不同。在无偿合同中,债务人所负的注意义务程度较低;在有偿合同中,则较高。例如,保管人因其一般过失致保管物毁损灭失,若为有偿保管,就应全部赔偿;若为无偿保管,则应酌情减轻,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赔偿。

  其二,主题要求不同,订立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原则上应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非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不得订立重大的有偿合同。对纯获利益的无偿合同,如接受赠与等,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即使未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也可以订立;但在负返还原物义务的无偿合同中,仍然须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其三,可否行使撤销权不同。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严重减少债务人的财产,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可以直接请求撤销该无偿行为。但对于有偿的明显低价的处分行为,只有在债务人及其第三人在实施交易行为时有加害于债权人的恶意时,债权人方可行使撤销权。

  其四,有无返还义务不同。一种学说认为,如果无权处分人通过有偿合同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若为善意时,一般不负返还原物的义务,若通过无偿合同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在原物存在时,第三人负返还原物的义务。

  二、有偿合同都是双务合同吗

  有偿合同不都是双务合同。有偿合同可能是双务合同,也可能是单务合同。双务合同一定是有偿合同。例如,合同双方订立的附义务的赠与合同就是有偿的单务合同。

  三、所有的无偿合同是单务合同

  有偿借贷合同只有给付的对价关系,而无义务的对价关系。它无须适用合同抗辩制度。 有学者认为:;一个契约的法律性质究为双务契约与否,应就其双方当事人实际上是否负有互为给付关系而定,不应因其是否为要物契约而受影响。依传统见解的思考方法,倘‘民法’规定:;租赁,因租赁物之交付,而生效力‘,则租赁契约亦将成为片务契约矣!此种思考方式纯从形式而立,忽略于互为给付的实质上关系,是否妥适,不无研究余地。;15鄙以为,倘若不将双务合同的区别标准定位于是否对价义务关系,而定位于是否对价给付关系,则有偿合同与双务合同无本质区别。因为,对价即代价。有偿合同双方的给付互为代价。于是乎,所有的有偿合同均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与双务合同虽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合同的抗辩毕竟只适用于双务合同。

  ;所有的有偿合同均为双务合同;这一命题不能成立,;所有的双务合同亦均为有偿合同;这一命题则可以成立。因而,双务合同可适用有偿合同的一切规则。 三、单务合同的含义 既然双务合同是单务合同的对立概念,既然双务合同的本质是双方存在对价义务关系,那么无义务对价关系的合同便是单务合同。包括一方有义务,另一方无义务的合同,也包括双方虽都有义务但双方的义务无对价关系的合同。 赠与合同、借贷合同属于单务合同已为学理通说16.如果按照;互负义务说;、;权利义务关联说;、;对待给付关系说;之观点,赠与合同、借贷合同均为一方只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只有义务而无权利。

  然而,各国的立法以及我国现行规定均非如此。 赠与合同虽为无偿合同、单务合同,但它决非仅仅表现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另一方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附义务赠与之双方均存在合同约定义务。依据我国之规定,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或者经过公证的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有义务交付赠与物;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各国立法也有类似的规定。例如:《德国民法典》第525条规定,其赠与附有负担的赠与人,如果已履行给付,可以要求履行其负担。《日本民法典》第551条、第553条,《意大利民法典》第793条、第794条均规定了附负担的赠与。 附负担的赠与不是双务合同而是单务合同。

  其理由为:第一,双务合同当事人均应按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而不问双方的给付是否等价。然而,附负担的赠与只在赠与的范围内承担义务。比如,《意大利民法典》第793条第2款规定:;受赠人承担在受赠财产价值范围内履行负担的。;第二,双务合同中的权利人只能是合同当事人。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关于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区分有何意义的相关内容,合同只有在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